三天半的假期就要結束了
假期裡聚了本週的讀書會,整理家務打點幾件瑣事,讀了點書,看了地鐵大戰

托五月敗家之旅裡發想的願讀服書讀書會之賜
近二個月 在如自由落體般的墮落中還能良知尚存掙扎地讀點書
這段時間裡 雖然在楊絳跟沈從文作陪之外,也遇到其他讚不絕口的好書
但不知怎的,心裡卻沒有什麼踏實的感覺,
虛虛的。

休假前,莫名地想讀論語
星期六,打開讀讀停停的書,看看目錄,要從哪裡開始呢? 
就從談生命之道的<述而>開始吧!也許會找到需要的。

在<述而>篇的序論裡譚哥這麼寫著:「

生命一方面是自己一生之特殊發生與歷程,但另一方面是由人於面對著世界及他人他物時,一種「自我」或自己之覺識。這一「自我」是在自已面對世間事物而反應、在自己對自己有意無意間之塑造、及在世間事物對自己所產生之影響下, 交錯地形成的。人之生命若撇開其被決定的一面不說,固然是由人種種抉擇所造成,而這些抉擇,又是由其心志、其愛好、其價值認定等等方而所決定的。但生命之是否真實則視乎自己所追隨向往的事物是否真實、視乎自己是否願意學習真正美善之事物、視乎自己是否堅守於這些價值而不隨波逐流、視乎自己是否自覺自己人格之懿美並致力於這樣的一種人格。生命之獨立及自我之真實, 是建立於些的。 <述而> 非教人生命中「命」的一面,非如悲劇那樣教人人類之命運及人之自我肯定。<述而>講述作為人時,生命在世界存在中正面、光 明、肯定、坦然地真實的一面。這生命之真實, 是亦為一真實的人其人格之開展與落實的。人無論其理想或夢想能否實現在世 上,若能貫徹生命之真實,最低限度,已是真實做個體生命之具體實現了。生命是人自我之一種實現,非順隨現實時之一種活而已。生活只從人對世界事物之應付言,而生命,是由人自己取捨與抉擇之真實所建立與成就的。 」

繼讀開辭窮外掛的我,說不出這段話回答了心中的哪個問題
它很像觸碰到了,但又不是那麼地具體
對於走在黑暗裡,心中僅存的那點陽光又隨時都可能風雨飄搖的我
這段話如靜靜的暖流熨貼我心。

在荒誕的馬戲團裡求生存
才真正瞭解論語裡,在明白種種生命與生活的困難之後, 
仍能寫著正面與獨立的道理是需要多大的努力與不容易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et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